对于国产化率较高的如骨科、冠脉支架、部分消化器械等品类,随着价格竞争趋缓,基本面有望迎来拐点,建议关注续标利好且基本面出现好转的标的。对于行业渗透率较低的耗材如电生理、神经介入等领域,估值有望迎来修复,国产替代驱动业绩增长。 近期高层多次强调“反内卷”、“不再唯低价论”等原则,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券商分析认为,产业政策拐点已现,医疗器械板块估值和业绩有望迎来修复,重点提示关注医疗器械拐点投资机会。
据华金证券统计,截至2025年7月25日,医疗器械指数滚动市盈率为37.30倍,沪深300为13.51倍,医疗器械指数市盈率相对于沪深300当前值溢价率为176.16%,2010年至今均值溢价率为266.50%,当前值较2010年以来的平均值低90.35个百分点,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
2025年7月24日,医保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明确医保系统改革将按照反内卷原则持续推进改革,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国金证券预计,未来医疗器械产品带量采购原则将与药品类似,过去已经经历带量采购降价的品种未来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国产头部企业利润率有望回归合理区间,带量采购中的中标可能性也将显著增加。东海证券也指出,随着政策引导下的有序竞争、良性竞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预期医疗器械板块的盈利和估值水平都将迎来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2025年7月下旬至8月初,国家医保局在10多天内连续召开5场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座谈会,覆盖研发数据赋能、支付机制、临床落地、资本支持及国际化等环节。参会方包括院士(王广基、李松、徐兵河等)、药企代表、投资机构(全国社保基金、中司)及东盟平台建设省份(如广西)等。
国家医保局近期连续召开的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是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年7月1日印发)的关键行动,旨在通过全链条政策优化推动创新药械研发、支付和临床应用。
在座谈会上,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医保价格政策赋能药械创新的新举措,如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应用;研究实行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分类优化挂网服务,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助力中国创新药械走向世界,促进医药全球化发展。
中信证券对此点评称,会议召开体现了国家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鲜明态度,开展医保综合价值评价,对于科学评价创新产品价值,助推医保资源高效利用,更好支持中国药械高质量发展。
国金证券研报也指出,座谈会体现国家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鲜明态度,希望将有限的医保资源用以支持高水平的真创新,更好支持中国药械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及创新能力领先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总体上来看,政策发出了支持医疗器械发展的积极信号。中信证券明确指出,近来高层多次明确提出反内卷、“不再唯低价论”等原则,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产业政策拐点信号明确,医疗器械板块估值和业绩有望迎来修复,重点提示关注医疗器械拐点投资机会。
高值耗材作为医疗器械板块的核心细分领域,凭借其高技术门槛、高附加值和高需求弹性,被誉为行业的“掌上明珠”。
过去几年,高值耗材大部分品类都已经被纳入带量采购。而随着政策拐点信号的明确,这些品种后续续约有一定可能价格向好,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华金证券研报指出,对于国产化率较高的如骨科、冠脉支架、部分消化器械等品类,随着采购续标逐步开展,规则优化下,价格竞争趋缓,基本面有望迎来拐点,建议关注续标利好且基本面出现好转的标的,重点关注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心脉医疗、赛诺医疗、南微医学、安杰思等。
其中,华金证券首推的春立医疗(688236.SH)业绩已经见底好转。2022-2024年,春立医疗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10.88%、8.32%、62.8%。2024年四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5270万元,环比三季度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继续增长7.81%,营收也从2024年下降33.32%转为2025年一季度增长3.6%。
春立医疗成立于1998年,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的持续开发和研究,产品涵盖关节类、脊柱类、运动医学类、创伤类等全系列骨科产品,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8.06亿元、1.25亿元。
对于业绩好转,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华创证券分析称,预计运动医学采购和关节续标对公司的渠道退换货影响在2024年基本结束。
中信建投研报点评称,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在高基数下收入实现正增长,利润率水平高于预期,预计主要受益于公司运营管理精细化,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春立医疗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6.96%至4612万元,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8.39个百分点至20.07%;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3.13%至2690万元,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4.07个百分点至11.7%。
海外市场或许也有助力。春立医疗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持续加强团队建设、加快海外取证速度、加强国外学术交流,为海外业务打下良好基础,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3.88%。未来有望继续延续快速增长趋势。
对于2025年全年展望,中信建投研报指出,考虑到2024年二季度公司业绩基数已经相对较低,预计2025年二季度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拐点。三季度开始随着关节价格的基数影响也逐步出清,叠加公司海外业务有望持续放量,公司全年收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利润在低基数下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春立医疗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公司产品线亿元,公司股骨头重建棒块、钽金属填充、髋关节假体组件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标志着公司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化学气相沉积制造多孔钽金属植入物的企业。
此外,公司获得3D打印钛合金带线锚钉、钽涂层带线锚钉等多个注册证,进一步丰富运动医学产品线。公司还取得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系统、髋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系统注册证,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持机器人系统。
长期看,骨科疾病发病人数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而增加,叠加治疗率的提升,骨科手术量有望稳步增长,而外资品牌集采后整体资源投放多聚焦头部标杆医院,对中国市场投入有所减少,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大博医疗(002091.SZ)7月15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3亿元至2.5亿元,同比增长约66.37%至80.84%,扣非净利润2.1亿元至2.3亿元,同比增长72.23%-88.63%。
此前的2022年和2023年,大博医疗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降幅超过85%,2024年业绩开始见底反转,当年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39.29%、2603.93%。
大博医疗创建于2004年,业务领域涵盖骨科、微创外科、神经外科、创面外科及齿科等,并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对于2025年上半年高增长,业绩预告解释称,报告期公司各产品线步入耗材带量采购后新的增长常态,公司坚持产品创新、技术服务、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动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展望2025年全年,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大博医疗整体收入有望实现不错增长,且随着创伤采购预约执行、降本增效措施推进,预计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长期来看,随着公司产品管线的进一步丰富、市场的持续开拓,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同时,公司骨科等业务具备出海能力,海外业务拓展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收入为2.4亿元,同比增长12.53%,净利润1384万元,同比增长296.54%。
业绩预告称,公司进入带量采购的两款冠脉支架产品以及冠脉球囊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且神经介入业务保持稳中有升,营业成本同比小幅增长,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下降,并叠加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以及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下降等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相比国产化比例高的骨科、冠脉支架而言,电生理、神经介入等细分高值耗材领域国产化程度仍较低。在反内卷政策出台后,这些细分领域面临的价格压力大幅缓解,券商分析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估。
华金证券研报指出,对于行业渗透率较低的耗材如电生理、神经介入等领域,建议重点关注微电生理(688351.SH)、惠泰医疗(688617.SH)、归创通桥。
微电生理于2010年8月31日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设立,2022年8月31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7月23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到2.3亿元,同比增加8.39%到15.95%,净利润为3000万元到3500万元,同比增幅为76.34%到105.73%。
对于2025年上半年继续高增长,业绩预告解释称,公司始终聚焦心脏电生理领域的深耕与突破,以全球化战略为核心驱动力,依托“冰、火、电、磁”四大技术路径产品矩阵及技术优势,全力开拓房颤治疗这一高潜力市场,持续引领国产电生理手术解决方案向全场景、高精度方向升级。得益于TrueForce®压力监测射频消融导管、一次性使用星型磁电定位标测导管等系列产品在海外的上市与推广,公司海外市场销售表现优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long8-龙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2021-2025年行业复合增速为24.34%,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57.3亿元。目前,外资企业(强生、雅培、美敦力)占据中国电生理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产品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华源证券研报指出,电生理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产品牌产品逐步受到终端认可,行业进口替代逻辑正稳步兑现。
惠泰医疗主营业务不仅有电生理器械,还有冠脉通路类、外周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等产品。近年来也均实现高速增长。
2017-2024年,营业收入从1.53亿元增加至20.66亿元,扣非净利润从1071万元增加至6.4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扣非净利润继续增长23.93%、32.23%。
展望2025年全年,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惠泰医疗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下半年业绩基数较上半年更低,预计全年业绩增速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在电生理领域,公司PFA(脉冲消融导管)、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消融导管均已获批,填补了公司高端房颤耗材领域的空白,部分产品2025年有望通过续约实现加速入院,驱动电生理业绩加速增长。在血管介入领域,冠脉业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外周业务在新产品放量和部分地区集采以价换量的驱动下或实现高增长。
归创通桥是中国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导者,治疗领域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和透析相关疾病。公司产品线款产品及候选产品,已在国内商业化产品共计47款。
归创通桥抓住集采机遇,推动产品放量,实现收入的强劲增长,2021-2024年收入CAGR达到131%,并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7.82亿元、1亿元,海外收入同比增长58.2%至2258万元,海外拓展初具规模。截至2024年底,账上资金总额达到25亿元,充裕现金流为产品管线自研/并购、商业化拓展提供支持。
国内神经介入手术受众群体大,近些年手术渗透率快速提升,神经介入耗材市场规模同步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出血性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为13.8%,相比美国的65.3%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国产化率约为26%,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外周介入市场同样患者基数庞大,政策扶持下加速渗透率、国产化率提高。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归创通桥正处于释放利润阶段,并且产品体系完善,后备管线充裕,国内有望在政策中持续受益,海外布局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名称: 龙8国际
手 机: 13905188715
电 话: 0571-87859897
邮 箱: yanghan@163.com
地 址: 杭州市滨江区月明路66号浙水大厦A座